top of page

講師介紹

 

這裡有每位老師介紹自己負責的課程喔

 

(會不定期更新)

王祖興 教授

人類的天眼通-顯微鏡

 

作者:王祖興 教授

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

 

大家應該常聽到一些禪意頗深的佛家語,例如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世界,為何有如此奇怪的話呢?很顯然地,佛是具有天眼通的,肉眼就能分辨在巨觀中存在的微小世界,在二千五百多年前,這等人文思維是何其深的體悟。從佛教來到科學世界,要讓凡夫俗子的肉眼能夠目睹這一沙一世界的禪境,那就非得要藉助顯微鏡不可了,顯微鏡的發明與眼鏡的廣泛被使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光學顯微鏡的發明其實也可說是物理光學進步的一大成就,它把眼鏡的視力矯正功能,昇華成把物體看得仔細透徹的能力,同時也開啟了生物世界的微妙之門,也奠定細胞為一切生命基石的理論。顯微鏡的發展也隨科技演化不斷地蛻變,光源從反射自然光線、油燈、鎢絲燈、汞燈、紫外線燈、雷射光等等的變化,甚至跳脫光轉而利用電子束,將顯微鏡的解像力及放大倍率,提高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,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電子顯微鏡。顯微鏡的開發造就了生物學者的天眼通,也讓許許多多地觀察家,沉迷於小小世界無法自拔,瘋狂到無所不看的地步,並將所見彙集成冊,宛如當時的異次元漫畫,讓人瞠目結舌,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作品,如虎克”微物圖誌”及雷文霍克發表在皇家學會的多篇書信及手繪圖稿,向世人揭露他們偉大的觀察記錄,從此顯微鏡也成為生物學研究上,眼見為憑不可缺少的工具,日後也發展形成專業的學科-顯微鏡學(Microscopy)。顯微鏡的演化之路,其實都不曾停歇,隨著照明設備及電腦設備的進步,現今的光學顯微鏡常搭載性能優異的電腦設備,可同時處理大量的生物影像,推疊圖成三維的影像資訊,讓圖像與生物體的立體性相符一致,大幅提升我們對生物體觀察定位的準確性;一般鎢絲燈源也逐步被新式的光纖及發光二極體(LED)取代,現場的人為對焦操控系統,也可由全自動化的無線遠端操控技術取代。除此之外,顯微鏡整合其他科技,包括微探針技術及螢光染色技術,形成多元功能特殊的顯微鏡,如原子力顯微鏡及螢光顯微鏡,讓觀察者有更多的選擇性,運用來看明白生物體的細微結構,甚至進行精密的量測工作。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,因此,顯微鏡與智慧手機的結合也逐漸成形中,這將預期大家未來都會有天眼通的神奇力量。我們今天的課程,就是要利用光學顯微鏡,仔細觀察動植物標本成品及新鮮切片,讓你(妳)超越眼睛所能看到的極限,洞察生物的特殊結構,但是影像能不能讓你(妳)有感,那就要看個人的修養囉,靜觀萬物即知其中奧秘!阿彌陀佛,善哉!善哉!

李月君 老師
 
我是將在高中營為大家介紹「PCR」的老師(中山醫學大學生醫系李月君教授)。 什麼是PCR? 「喔! 是心肺復甦術,CPR」「不對喔! 是聚合酶鏈鎖反應,PCR,發明者於1993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。」「聚合酶鏈鎖反應又是什麼呢?」,它是一種能使少量 DNA(deoxyribonucleic acid,去氧核醣核酸)無限量地複製的方法。「用什麼方式複製呢? 影印機? 3D列印機? 」「那把DNA無限量地複製,做什麼用呢?」「是誰發明的呢?」「那發明的契機是什麼?」。想知道答案嗎? 那就來參加中山醫學大學生醫系舉辦的高中營,到時將會一一說明。

未完待續...

bottom of page